船舶行业的有限空间作业(如货舱、油舱、压载舱、隔离舱等)因环境封闭、作业复杂且存在多重风险,被国际海事组织(IMO)列为高风险作业场景。
1.气体危害
密闭舱室易积聚惰性气体(如氮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或残余燃油蒸气,导致缺氧或燃爆风险。涂装作业中环氧树脂、油漆溶剂释放苯系物,可能引发急性中毒。
2.物理性危险
舱室结构复杂,逃生通道狭窄,易造成人员被困。高温作业(如焊接)可能引发中暑或舱内温度骤升。
3.作业交叉风险
多工种协同作业时,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风险叠加。
船舶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需融合工艺规范、技术防控与人员素养。通过强化“隔离-检测-防护-监护”链条管理,结合智能化监控手段,可显著降低事故率,保障船舶建造与维护的安全高效运行。
1.加强作业人员安全培训:企业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培训内容应包括有限空间作业的基本知识、常见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应急救援方法等。同时,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模拟演练,提高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2.强化安全管理措施: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职责和要求。在作业前,应进行详细的安全风险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在作业过程中,应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3.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作业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如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防护服等。企业应定期对安全防护用品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同时,企业应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仪器等辅助设备,以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