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汽器区域人员伤害事故
2018年1月26日,江苏国信股份有限公司所属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作业人员在退出凝汽器查漏工作中,掉落在凝汽器中,导致1人死亡。
大港电厂#4机由于真空低引起机组跳闸
2013年6月9日,大港电厂#4机由于真空低引起机组跳闸
1. 事件前工况
2013年6月9日20时左右,4号机组负荷165MW,主汽压力17.1MPa,主汽温度538.5℃,凝汽器压力6.4kpa,机组运行正常。运行操作人员停止4A海水循环泵运行,准备清理4A海水循环泵冷油器。
2. 事件经过
20时8分,为防止单泵运行出现异常情况造成机组冷却水中断,运行人员开始投入3、4号机组循环水联通管操作,开启3、4号机组循环水联通管蝶阀(此时#3、#4机凝汽器压力6.5kpa,均正常)。
20时14分,停止4A海水循环泵运行。
20时16分,运行人员发现4号机凝汽器压力和两侧排汽温度均快速上升,最高至19.6kpa,判断凝汽器二次滤网发生堵塞,立即将停运的4A海水循环泵启动,同时将二次滤网反冲洗投入运行。
20时24分,凝汽器压力最低下降到15kpa后立即快速上升。
20时25分,凝汽器压力达到24kpa保护跳闸值,机组跳闸。
对二次滤网进行彻底清理后,6月10日0时44分,#4机组组重新并网。
3. 检查处理情况
机组跳闸后,大港电厂立即组织运行、检修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事故数据收集,并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停止炉侧凝汽器和二次滤网反冲洗,安排对炉侧二次滤网检查,发现凝汽器管板表面洁净,但二次滤网堵塞严重,上面挂满很多海生物,其中多数为直径6mm~15mm的半透明球状海生物,下部管道也有堆积。
4. 事件主要原因
(1)通过数据分析和SOE报警分析,确定凝汽器二次滤网堵塞,造成循环水流量降低,是造成机组真空低跳闸的直接原因。
(2)大港电厂#3、4号两台机组的循环水联通管自2013年4月12日起采取“一机两泵”运行方式,联通管一直未投入运行。分析认为,此间联通管内生长了大量的海生物(联通管蝶阀关闭后,此处水不流动,易滋生海生物)。
(3)运行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危险源辨识及风险预控工作不到位,开启两台机联通管,造成大量的海生物涌入凝汽器二次滤网引起堵塞,是造成此次事件的主要原因。
5. 暴露问题
(1)大港电厂现场作业风险辨识与评估不全面、不深入,隐患排查工作不到位,未做好危险辨识工作,当值运行人员对操作容易导致的风险分析不到位,没有分析到联通管内滋生海生物,导致运行热力操作票及其风险预控票执行不到位。
(2发生机组真空降低异常情况后,大港电厂未能正确的组织实施有效操作。
(3)大港电厂生产管理人员没有及时掌握循环冷却水中海生物滋生的具体情况,对长期停运的联通管内生长海生物、杂草可能引起投运时堵塞二次滤网估计不足,未采取相应的风险预控措施。
(4)大港电厂生产管理人员对由于南港工业区码头建设海泵房取水河道由原来的浅滩变成了深水区,水质条件变化、新增多种海生物种敏感性不强,未对新生海生物物种及其特性深入研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6. 整改措施
(1)各单位要全面、深入开展现场作业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结合实际工作和现场环境做好工作票、操作票及其配套的风险预控票的风险分析工作,并严格执行。
(2)各单位要加强运行人员事故预想,开展针对机组低真空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提高运行人员事故处置能力。
(3)大港电厂做好如下措施:
①采取定期投入循环水联通管或投入前进行联通管清理工作。
②在循环水系统改变运行方式之前,先将机组凝结器入口二次滤网投入连续反冲洗。
③加强循环水系统海生物滋生的治理工作,针对不同季节海生物生长的特性,及时调整,减少海生物滋生。
④充分利用机组停机时机对循环水沟道进行检查或清理。有计划的安排河道清淤工作,避免取水河道淤积严重,给海生物滋生创造条件。